■抱猫的女孩
■我的人间四月天
■维吾尔族少女
金城 教育部本科高校动漫、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副主任,广东省美协动漫艺委会主任,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,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。从动漫推手到水墨艺术家,华丽转身:
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国际交流厅,成群观众接踵而至,自从上周正式开幕以来,“动漫新时代——广州动漫艺术40年成果展暨金城艺术作品展”成为了热门话题。作为整个展览的核心人物,金城连日来接待了不同院校的学生观众并为他们导览,其中令他最为感动的是一位递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笔记的小本、请求金城签名的老年观众。“粉丝是动漫艺术家最重要的资源,他们的存在比金钱、比奖项更加重要”。
在与收藏周刊记者交谈中,金城提及最多的是“重构”与“重塑”。谈及目前的创作,他说:“就我的绘画创作而言,目前尚处于重塑自我的转型阶段。”
■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
坚持创作也曾经历无数退稿
在动漫领域的金城,可谓光环无数,著名艺术家詹忠效甚至把他称为“中国动漫之父”。现在问起金城,是什么因素影响到他对绘画情有独钟,也已不确定,但他依稀记得,尚在牙牙学语的他,曾经对满地都是的当时苏联时期的“画报”印象深刻。从此,脑海中植入了对图像的特殊敏感性。在漫漫的成长历程中,他没有老师的直接指导,而是全凭自学。
著名画家方增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了一本《怎样画水墨人物画》,这本书对他影响很大,让他知道了什么叫“没骨法”,知道了“墨分五色”,他甚至学会了国画的装裱,那时候不只给自己的画托底,也常常帮小伙伴装裱。
40年前的1978年,国家开始恢复高考时,他没有选择这条人人向往的“康庄大道”,而是选择了一条异于常人的路线,三步并作两步地直接走上创作之路。金城回忆说,高中毕业的他,由于勤于速写和坚持不懈地创作和投稿,在经历了无数次的退稿之后,终于获得到出版社编辑的青睐,拿到了连环画创作的“脚本”。“拿到脚本,意味着创作的作品能够出版,这在当时,给予自己的激励是不可想象的。”1983年,二十岁出头的金城在当时赫赫有名的《连环画报》上发表了54幅连环画作品《明姑娘》,刊登在封面和首篇位置,声名大噪。
在那个年代的广东,能在《连环画报》发表作品的,是包括林墉、汤小铭、陈衍宁、詹忠效、卢延光等等为数不多的现在岭南美术界的翘楚。
“如果我当时选择了考美院,个人的视野、格局和观察世界的眼光就会有不同。”金城说。
“求变”是金城艺术轨迹中十分显著的特征。从连环画创作,到以连环画家的优势介入动漫,并成功地推动了中国动漫艺术与产业的发展,金城的每一步都很超前,都具有相当的前瞻性,每一次改变,都是质的飞跃。
“过去太追求人物本身的完美”
2010年,即将迈入知天命之年的金城,开始思考应该以何种姿态重拾画笔,回归自我。搁笔二十多年,自己是否还能找回从前的感觉?尤其是,如何能在有限的生命周期,超越过去连环画时代的自我、超越那个动漫时代的自我?金城迟迟不敢动笔,犹豫与徘徊了三年多。直到2014年,他找到了民国才女“林徽因”这一人物题材,大受感动。他一鼓作气画出《我的人间四月天》系列组画,作品中人物性格十分鲜明,林徽因、梁思成、徐志摩以及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形象跃然纸上,水墨效果亦十分清雅浪漫。该作当年入选“第十二届全国美展”。转型之后初获战果,让他笃定了回归艺术创作的决心与信心。
此后经过一系列人物写生与练习,他的艺术面貌逐渐鲜明。在表现形式上,金城大胆融入西式表现方式,如人脸、衣服暗部的光影等,也通过大量留白来强调东方意韵,呈现出诗人般的独特气质。
“我过去太追求人物本身的完美,受制于人物创作中的的局限而忽略了气氛的营造。《我的人间四月天》和《马克思与燕妮》这两部作品,在气氛的营造方面取得较大突破。”金城还表示,“或许,我还可以再舍弃一些东西。我会努力追求一种新的境界。目前,我的绘画尚处于重塑自我的阶段,重构自己,重塑自己。”对此,记者从这次“写爱——金城艺术作品展”中,一件陶瓷绘画《荷塘仕女》四条屏中,已经感受到端倪,作品的人物略带夸张,画面与画面之间角色相互映衬,即使是背景的荷花,也做到了气势连贯。“我在原来写实的基础上稍稍让它再空灵一些,主观性强一些,从而提升作品内在的意味,追求朴拙一点,稚气一点,追求返朴归真的气韵。”金城补充说。
人物介绍
金城
金城:爱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
发布日期:2019-10-01 来源:网络整理 浏览量:
次
- 相关新闻:
最新新闻
热门新闻